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十六期
浙江自贸区凭啥 “风景正好”

2020-09-03 16:3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林上军 黄波

林上军  黄 波

 

面对疫情影响,浙江自贸区跨境贸易今年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油气进出口总额达506.8亿元,增长84.5%;油气贸易额2367.2亿元,完成了年度指标任务的74%;新增各类企业3422家,实际使用外资完成年度计划66%,跨境人民币结算额6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8%。

今年以来,浙江自贸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按照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的要求,切实做到见行、见事、见成效,各项工作蹄疾步稳。


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

 

克难攻坚破瓶颈

  

7月上旬,国家商务部批复同意赋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这是全国首个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质,此举也意味着浙石化成为五大央企之外首个获此授权的民营炼化企业。

自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以来,成品油出口成为重大课题。为寻求突破路径,浙江自贸区稳妥推进成品油出口体制改革,多次向省商务厅、国家商务部建议“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浙江自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副产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主动参与浙江自贸区赋权26条的前期谋划,将赋予浙石化成品油出口权写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并于3月26日获国务院批复。

成品油出口一直是油气全产业链的瓶颈制约。此次浙石化获得成品油出口权,意味着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又一个重要环节被打通。疫情期间,全球原油市场出现历史性颠覆,油价跌至谷底。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省市相关部门毫不松懈,紧紧抓住原油市场的窗口期,为浙石化争取成品油出口时间和机会。上半年,浙石化进口原油900万吨,生产低硫燃料油38.2万吨,出口20.5万吨。除了成品油出口资质以外,进口配额、出口配额等关键性政策均获得突破。

同时,加快推动原油进口企业申报和运营,不断培育壮大船供油市场主体。物产中大首家原油非国营进口牌照正式运营;中石化中海设立舟山子公司,拓展燃料油及物料供应业务强化船供油行业监管。区域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计划到2025年,打造一个万亿级的能源贸易结算中心,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500亿元。

  

乘风破浪扬新帆

  

紧扣“船舶、船东、船员”,今年以来,自贸区国际海事服务取得新成效。

今年1—6月,浙江自贸区保税油、船舶维修、船用物料备件等海事服务出口约占外贸货物出口总额的53%,成为拉动外贸出口的主要引擎。保税船用燃料油直供量完成200.67万吨,同比增长5.85%,约占全国总量的30%,供油量保持逆势增长。

为支持发展跨境贸易新产业,口岸各部门出台通关监管创新举措21项,在发展保税油加注的基础上,拓展了物料供应、船员换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国首创在单一锚位对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整套海事服务,“通关+作业”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25.5小时。2019年浙江自贸区外轮供应货值突破22亿美元,连续2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加油港,位列全球第八。1—6月,浙江自贸区实现外轮供应货值11.03亿美元,同比增长8%。

全力打造绿色修船基地,引导骨干船企发展高端、特色船舶的绿色修理,“绿色修船企业”达到9家。上半年,浙江自贸区完成外轮修理919艘,实现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45.1%。

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海事服务产业链条,进一步细化招商要素图,主攻国际船级社、国际船舶总代、船舶供应服务企业或机构。1—6月,共引进海事服务企业38家,包括知名国际船舶总代边航(香港)有限公司(Ben Line)、中国规模最大国际海员输出机构之一华洋海事中心分支机构,累计达200余家,初步形成集群效应。


浙江自贸试验区船用燃料供油“舟山船型”首制船——“润吉1号”正式投运

  

奋力打造样板区

  

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浙江自贸区基于联通国家25个部委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底版,率先创新船舶通关“一单多报”改革,将过去4套系统4次申报优化为一次填报,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并联审批、即时反馈。每单数据从1113项压缩到338项,时间从16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以30万吨油轮为例,每节省1天,可带来8万美元直接经济效益。

首创无纸全流程通关。为解决电子与纸质材料并存的问题,主动争取国家部委授权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取消原有纸质单证97种,实现了船舶进出境、引航调度、燃油加注、物料补给、清洗仓等全流程无纸化通关,从原先至少跑14次减少到最多跑1次。创新成果被国家口岸办称为“舟山样板”。

创建大数据平台。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江海联运中心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累计归集涉海、涉江、涉港、涉船数据160多万条,涉及数据项3000多个,与口岸监管单位、引航调度部门、物流运输企业、沿江沿海港口码头等进行数据共享80多万条。目前,舟山数字口岸已具有运输工具、货物仓单、税费支付、企业资质等16大类和保税油加注“一口受理”等4大项特色集成功能,初步建成了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在不断延展“数字口岸”生态链。

首推船舶通关一体化。针对各口岸大量的重复申报查验等问题,浙江自贸区率先提出船舶(含人员)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改革,获国家口岸办等三部委支持。作为试点,联动宁波、江苏张家港开展先期探索,通过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复用互换,数据从338项减至57项,申报时间从过去1小时减至5分钟。今年4月,经国家口岸办同意,该经验做法进一步扩大到天津港口岸,5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