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千秋剑锋耀古今

2024-08-31 09: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吴向东

吴向东

 

  走进龙泉市区剑池路上的欧冶子将军庙,门首上方的石匾“剑池古迹”四字赫然醒目,两旁刻有“剑池旧有七星井,古庙尚遗欧冶风”楹联。庙内供奉欧冶子塑像,头戴金盔,身披战袍,双手持剑,威武庄严。

  欧冶子将军庙乃世人为了纪念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功绩而建。将军庙周边区域还有剑池湖、七星井、剑池亭等古迹,这些贴有剑元素标签的遗存,跨越时空共同指向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龙泉宝剑。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龙泉宝剑列入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


剑祖欧冶子公祭典礼


●千年“龙泉”

  

  剑,百兵之君。关于龙泉宝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记载:楚王命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之后,欧冶子寻遍江南名山大川,最后来到龙泉,见秦溪山麓郁郁葱葱,有井7口排列如北斗七星状,泉水清冽,旁有湖数十亩,环境幽静,甚宜铸剑。从此欧冶子在秦溪山下,铸就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

  龙渊、泰阿、工布不但锋利无比,而且剑身上的自然花纹亦非常美观。楚王得到三把宝剑后大喜,赐欧冶子铸剑地为“剑池湖”。欧冶子也被奉为龙泉宝剑的鼻祖。

  欧冶子之所以能够在龙泉铸就三把绝世名剑,是因为龙泉有丰富的露天铁砂,又有优质的木炭,还有清冽甘泉及上好的磨剑石,具备了这些必备的天然条件,才有了龙泉宝剑的横空出世。

  龙泉,因剑得名。龙泉在春秋时属越国,至东晋太宁元年(323年)设龙渊乡,就是以龙渊剑的名字来命名的。到了唐代,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成了宝剑的代名词。作为铸剑胜地,龙泉历来剑风炽盛,一直到今天,家中悬挂宝剑,结婚、乔迁送剑的风俗依然流行。

 

●剑气飞扬

  

  秦汉时期,龙泉专为皇室铸造宝剑。从东汉末年至两晋,受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龙泉铸剑业颇具规模。唐宋时期,随着国家对兵器质量要求的提高,龙泉剑因其卓越性能,被列为朝廷贡品,声名远播。

  北宋,时任宰相龙泉人何执中极力提倡铸剑,龙泉剑铺林立,迎来铸剑业的鼎盛时期。明清两代,龙泉剑更多地作为礼仪用剑或文人雅士的收藏品,其艺术价值愈发凸显。到了清末民初,铸剑匠人在宝剑的质量、包装和文化内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龙泉宝剑的独特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宝剑于1956年开始恢复生产,并先后为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制藏剑,还作为国礼赠送给尼克松、普京等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

  如今,龙泉宝剑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剑池湖、剑池亭、欧冶子将军庙、七星井等古迹得到有效保护;举办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剑祖欧冶子公祭活动;建成兼具宝剑文化朝圣、宝剑产品研制和宝剑主题文旅等功能的全产业链集聚区——宝剑小镇、青瓷宝剑苑;创办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每年组织开展技艺比武、宝剑作品评选展示等活动……推动龙泉宝剑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古风新业

  

  一把宝剑藏“功夫”,尽显中国传统工艺之美。

  今天的龙泉剑匠仍沿用古法工艺,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熔炉里,将铁英砂炼成生铁,再将之炒炼成一种可大幅增强剑身强度的炒钢块。此后,铸剑师需要组合几块含碳量不同的熟铁块和炒钢块,经入炉加热后,再进行反复折叠锻打,最终锻制成剑身。从炼、锻、铲、锉,到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一把宝剑的诞生,仅剑身铸造就需要经过28道严苛且精细的工艺。

  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龙泉宝剑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宝剑作为武器和权力、身份、地位象征的时代已然远去,但作为礼器、工艺品、文创产品、影视道具、武术器械等方兴未艾。曾经,龙泉宝剑给人以神秘、肃杀的印象。如今,“剑指”互联网,龙泉宝剑霸气的外表下多了些柔美。“守得住文化,走得进生活;保留工艺的纯正,寻求产品的新内涵”正成为广大从业者的共识。

  2021年春季征兵开始,龙泉每一位新兵获赠一把专门定制的“从戎之剑”;2023年发布龙泉传统宝剑、龙泉菜刀、动漫刀剑三项“浙江制造”标准。龙泉菜刀、茶刀等在继承龙泉传统铸剑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所打造的高端日用刀具,是龙泉刀剑由传统刀剑向日用刀具转型的典型代表。传统的文化纹饰,兼具实用与工艺品价值,成功对接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眼下,龙泉有宝剑(刀剑)市场经营主体约4500家,从业万余人,专营跨境电商150多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历史经典产业被赋予新创意、新内涵、新功能、新价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