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
|||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综述之一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肯定改革对浙江发展的重大意义。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条就指向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浙江掀起磅礴的改革之势。 20年来,浙江始终牢记嘱托,高擎改革旗帜,不断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中国改革提供更多浙江方案。 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浙江大地处处展现出敢为人先的活力图景。
转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把政府职能切实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6年3月17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的《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 2003年5月26日,在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我们要继续发扬敢闯、敢冒、敢干的创新精神,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习近平同志选择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发起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 2003年10月,浙江开始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当时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2004年,全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2007年,启动首个作风建设年,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方式,简政放权。2009年,浙江实施全国首部“扩权强县”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浙江在改革创新道路上继续阔步先行。2014年,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实行权力事项、权力运行、权力监督网上公开,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2017年,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网办理”;2018年,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持续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 202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启数字化改革探索实践,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浙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中央党校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显示: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浙江全国第一;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浙江2020—2022年连续三年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一。 迈上新征程,如何进一步放大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浙江牢牢牵住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强力推进改革攻坚。省委书记易炼红说:“要始终领改革风气之先,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浙江落地生根,把浙江打造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 2023年1月,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作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4月,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再擂战鼓、全面部署,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贸易投资最便利、政府服务最高效、干部作为最担当、法治保障最有力、经济生态最健康……“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激发出改革的叠加放大和整体裂变效应,推动浙江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奔涌。
育有效市场 让“两种经济”相得益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抓工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更要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3年7月11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点。习近平同志在解读浙江经济时曾指出:“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离不开这两只手,关键是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在2004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建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作出部署。多年来,浙江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业用地“招拍挂”改革试点、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差别电价改革和煤电价格联动改革等举措陆续铺开,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污染排放数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 2017年以来,浙江全面实施并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和优质企业集聚。到2022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34.8万元,亩均增加值达176.9万元,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显著。 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探路者”,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2月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民营经济“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并推动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十五”期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7.1%提升到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字招牌。2022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78.3%的外贸出口、92.2%的就业。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多次指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大胆探索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年来,浙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资产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 以“八八战略”战略为指引,浙江经济发展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目前,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居全国前列。2022年,浙江10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入围企业数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
聚焦关键点 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改革要从微观层面向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宏观层面推进;要从经济领域向科教文卫等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联动推进;要从内部自主性改革向建立符合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推进;要从城乡各自推进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3年5月26日在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对浙江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需求,习近平同志洞若观火。“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改革从局部突破跨入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几届省委扛起“把改革进行到底”的使命担当,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民主法治体制改革。浙江健全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不断完善人大工作和立法机制,健全完善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出台《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浙江坚持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改善民生,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省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超过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3%;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就诊率达89.5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94.2%。推进人力社保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救助体系,率先颁布社会养老服务条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0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浙江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谋定的“文化大省”建设方略,持续深化文化领域各项改革。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8年,制定出台《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专门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设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大力实施“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等86个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文化事业在改革催化下蓬勃发展。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浙江持之以恒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0年省委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7年出台《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建立完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推进、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取消衢州、丽水和山区26县GDP总量考核,实施四级环境状况报告制度、迭代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生态补偿、河湖湾滩长制、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等一批制度成果全国推广……在浙江,“政府有为、企业有责、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大生态保护格局逐步形成,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上升。
敢啃“硬骨头”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既然是做试点工作,前人没有做过,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3年9月10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的《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先易后难,先浅后深,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总结的改革“方法论”。20年来,浙江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狠抓改革落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高质量完成国家重要改革试点432项,形成了一系列有质量、有特色、示范效应强的改革成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等一批改革在全国率先攻坚突破,“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一批改革经验推向全国,数字化改革等一批改革成为浙江“金名片”。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以改革推动共同富裕,明确指出要“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浙江率先扛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精心谋划推进共同富裕社会变革,为全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022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连续22年和38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0。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赋权扩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纵深推进……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浙江以重大需求牵引实现重大改革,为全国改革先行探路。杭州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宁波推进“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建设,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湖州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浙江,几乎每个设区市都承担了国家级试点任务。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一直注重调动各方推动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极大激发了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热情。20年来,浙江改革大潮生生不息,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开花,源自浙江的健康码、浙医互认、标准地、特色小镇、河长制、移动微法院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一项项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云栖小镇
与时偕行,日新者进;勇立潮头,改革者胜。在新征程上,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浙江加快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