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十二期>窗口报表
争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示范区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综述之十
2023-06-30 11:1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张倩 李洁

特约记者  张 倩  李 洁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高远的站位和宏阔的视野谋划加强社会治理,在2003年作出实施“八八战略”重大决策后,在2004年5月亲自开篇点题、倡导部署了平安浙江建设,不断为“八八战略”注入新内涵,形成了日益完整的执政布局,构成了浙江改革发展和省域治理创新的总方略。

多年来,浙江全省上下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平安建设道路砥砺前行,把平安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示范区,谱写“中国之治”的浙江篇章。

今天的浙江,被公认为中国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2022年,浙江群众安全感为99.28%,高出全国平均值1.13个百分点。在2021年首次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浙江12地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市、区),总数居全国第一。



率先在省域

开展“大平安”建设

 

扎实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促进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努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4年5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3年浙江的人均GDP已接近24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时期。

刚到浙江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察觉到,当时的浙江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生产要素供给日趋紧张、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等矛盾和问题。他告诫大家:“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否则,癣疥之忧将酿成心腹之患,蝼蚁之穴将损毁千里之堤。”

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提出“平安浙江”的构想。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4年5月,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率先在省域层面探索平安建设,确立了政治安全、治安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人民安居乐业在内的“大平安”建设体系。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平安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把平安浙江建设定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

2005年7月,省委制定重结果、动态性、强责任的考评体系,把平安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与政绩的重要指标。省委、省政府每年高规格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对平安市、县(市、区)和省级平安创建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授予平安牌、平安鼎。

多年来,浙江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抓手,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把平安建设推向更高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自觉把深化平安浙江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来考虑,全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

建设层次不断提升。2013年率全国之先提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2018年启动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省委出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新要求;2022年又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除险保安作为平安建设的前提和底线。

法治保障更加完善。修订《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批法规制度,出台《浙江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文件。刚刚颁布施行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是我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平安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

 

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贯穿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之中,有效维护全省社会稳定。

——摘自习近平同志2003年11月25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的讲话

 

20世纪60年代,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自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平安浙江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其中多次提到要充分珍惜、大力总结推广、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自2004年始,浙江各地把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注重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每年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创造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综治进民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治理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各地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最大限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活力。

2013年,桐乡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2017年10月,“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

2016年,全省登记注册的平安类组织达4620个,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武林大妈”“乌镇管家”“东海渔嫂”等志愿队伍活跃基层。

2019年,浙江提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相继出台《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创新推出“共享法庭”、“醉驾”案件办理、“少捕慎诉”专项检察、警调衔接、行政争议调解等诉源治理经验,全省万人成讼率从2019年的109.7下降至2022年的75.5。

“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是浙江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特色品牌。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吉县矛调中心时,充分肯定安吉县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的做法,强调“要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如今,全省的县级矛调中心已升级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与乡镇(街道)四平台及网格实体化运行、高效化运转,基层治理的实战实效能力不断提升。

当下,浦江成为全国学习的热点。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把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20年来,浙江出台《浙江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推行“五级大接访”机制,各级领导干部传承弘扬“浦江经验”,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坚持办好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枫桥镇“老杨调解工作室”


把人民的要求

作为努力方向

 

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31日对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作出的指示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工作最大的实效就是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感到幸福。把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平安浙江建设从酝酿到决策、从实施到深化、从考评到奖惩,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用群众工作统揽平安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黑恶势力,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从2018年起,按照中央部署,浙江开展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3400余个黑恶团伙、1400余把“保护伞”被拔除。

电信网络诈骗高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浙江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坚决遏制住高发势头,打击治理绩效居全国第一。

围绕群众“恨怨烦”问题,浙江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加强社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部署开展“套路贷”、消防安全整治、网络安全整治、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保健品市场整顿、危化品管理等专项工作。围绕社会治安突出风险,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现代警务机制,持续加强综合治理。

在一系列“组合拳”下,我省各类案事件持续下降,刑事案件总量从50.9万余起下降到23.6万余起,命案从1400余起下降到216起,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火灾等事故的各项指标均大幅下降。

浙江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更优的平安“供给”:公安机关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危机干预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出惠民便民举措;司法机关完善执法司法保障措施,强化执法司法供给,加强产权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多年来,浙江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建设的最高标准,在考核评估中坚持“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把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平安考核的主要依据。相比2003年,2022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提升了8.48个百分点。平安浙江建设成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全方位提升

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部署。多年来,浙江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全方位提升平安建设的智慧决策水平、治理水平。

多年来,“基层治理四平台”、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系统、“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移动微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互联网+”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蓬勃发展,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强大威力。

依托2016年部署的“雪亮工程”,浙江建成9605个“智安小区”,一半以上社区实现刑事“零发案”。依托“移动微法院”,近3亿人次通过手机调解矛盾、网上立案、远程庭审。

为推动平安建设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浙江持续迭代以全域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公安大脑、数字国安、数字司法行政为支撑的数字法治体系构架,一体协同推进平安法治建设。

看创新应用。矛盾纠纷协同化解、平安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反电诈、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智慧消防、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食品风险管理、阳光厨房、“民呼我为”等一批场景应用贯通上线;全域数字法院、大数据法律监督、移动微法院、公安大脑、浙江解纷码等一大批创新成果被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吸收推广。

看改革落地。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行一体化单轨协同办案的省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列为国家试点扎实推进,“综合查一次”应用被国务院作为经验全国推广;“公平在线”应用构建起平台经济风险防控体系。

看群众获得感。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改造提升检测站330家,全流程检测平均时间缩短2/3,每年惠及860万车主,“浙里办”群众网上好评率达98%以上;浙江解纷码汇聚5000余家专业调解机构、4万余名调解员,扫码解纠纷、纠纷“码”上解,让群众受益真实可感。

看治理新解法。“大综合一体化”平台把全省60%以上的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破解综合执法“多头管”“三不管”问题;创新开发的“冷链食品溯源码”成为疫情防控标配,推向全国。通过“一件事”改革,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管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渔船安全管理等“老大难”问题,实现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有效破解。

 

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在新征程上,浙江持续擦亮平安浙江“金名片”,高水平统筹、高效能治理、高难度破题,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示范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