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平安之基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今年上半年,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开展第一次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浙江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十三五”期间,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倡导的平安浙江建设要求,浙江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建设,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平安稳定的“两大奇迹”。 2016—201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19年人均GDP超过10万元;全省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多年保持零增长,基本实现无信访积案,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升至97.14%,继续居全国前列。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
扛牢促发展保平安政治责任
5年来,浙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新路。 压实平安建设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省、市、县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单位部门责任制,形成风险共防、难题共破、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党政领导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担起平安建设的第一责任。 以人民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导向,省委制定了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的考评体系,把平安浙江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与政绩的重要指标。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对平安市、县(市、区)和省级平安创建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授牌。 构建县域治理体系—— 2019年,省委创造性地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打造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构建以县级矛调中心为牵引、“基层治理四平台”作支撑、“全科网格”为底座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如今,在县级矛调中心,群众反映诉求和矛盾纠纷被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今年1—10月,全省县级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112.38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30.62万件,化解29.27万件。 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以“四平台”为载体,开展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用最高效的服务让群众办事“就近跑一次”。 在乡村社区,33.5万名网格员依托一张涵盖综治、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民生事项的基层治理网,每天采集上报信息、发现问题隐患、现场调解矛盾,将平安浙江建设的决心和信心送入千家万户。 完善“三治融合”经验—— 各地不断健全完善“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大力开展“树家风、立家训”活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规矩、以德治扬正气。 目前,浙江建成“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2000个、民主法治村(社区)2.7万多个,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在“三治融合”等理念的带动下,各地发动群众守护平安,涌现出杭州“武林大妈”、湖州“平安大姐”、温州“综治八大员”、桐乡“乌镇管家”等200多万名平安志愿者,平安建设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注重项目化清单式源头治理
平安建设是包括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乃至民生保障的综合系统工程。近年来,浙江注重源头治理,从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入手,采用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的办法,专项整治社会领域突出问题,为老百姓营造风清气正、安定有序的环境。 根除黑恶势力“毒瘤”,浙江发起强大攻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深打透、除恶务尽。以虞光荣为首的重大涉黑团伙被连根拔除,横行乡里的萧山“孙氏四虎”被抓捕归案,一批“套路贷”黑恶团伙纷纷落网……自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以来,浙江累计打掉黑恶团伙3376个,破获各类案件4.57万起,扣押非法资产253.33亿元。 坚决遏制诈骗高发势头,公安部门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省、市、县三级打击治理跨境赌博“122”机制,发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断卡”行动,共破获跨境赌博案件2250起、电信诈骗案件4.06万起。 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浙江还开展消防安全整治、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保健品市场整顿、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等20多个专项整治,并把这些专项工作纳入平安过程性指标考核,逐项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责清单,做到年初有部署、过程要跟踪、年终算总账,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交通工具增多、人员流动频繁,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交通事故高发,成为平安浙江建设的“拦路虎”。从2017年开始,台州市公安局大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在隐患路段建隔离带并增设斑马线、减速带,严管重罚违法工程车、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行为……一年后,台州市交通事故数量呈断崖式下降。学习借鉴台州经验,浙江各地掀起交通事故整治大会战,道路交通事故起数逐年递减,死亡人数大幅减少。 针对“骗老坑老”“骗病坑病”等保健品市场乱象,浙江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打击机制,全流程监管。发现火灾事故呈高发势头,浙江压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大力推广智能防火技术应用,全省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双下降”……逐项清除平安路上一个个障碍,牢固筑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火墙”。
打响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治理品牌
5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深入推进平安智能化建设,大力实施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雪亮工程”、“智安小区”、“移动微法院”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打响了“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浙江品牌。 “一体化办案”提高办案质效—— 为提高政法机关协同作战水平,2018年浙江自主研发“一体化办案”系统,通过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流程再造,实现公检法司机关在逮捕、起诉、审判和执行4个环节网上协同办案、无缝对接、全程留痕。从民警抓捕归案、检察院审查起诉,到律师辩护、法院作出判决,不到40小时,浦江“傅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便走完全部刑事诉讼程序。而在以往,办理同类简单刑案,办案时间至少得30天。到目前,全省累计一体化办案逾18万件,案件覆盖率达90%以上。 “雪亮工程”全天候守护浙江大地—— 2017年,浙江启动“雪亮工程”建设。四年时间,全省建成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一总两分平台”,在重点公共区域安装了252.9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联网率高达99.73%。这些视频探头就像一双双“雪亮的眼睛”,紧盯道路、景区、村庄、河道、商场等公共区域,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今年构建起“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杭州、宁波、温州、嘉兴、舟山等地建立“数据大脑+网格管理”等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依托现有门禁系统、视频监控、智慧停车等模块,做到疫情防控精准发现、精准指挥、精准管控。 “ODR平台”有效调解千家万事—— 2017年3月,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简称ODR平台)在杭州市西湖区试运行,一年后实现全省覆盖。这个集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调解平台深受百姓欢迎,每年在线成功调解案件20多万件。与之对应的是,全省法院收案数逐年下降,在去年新收诉讼案件下降4.6%的基础上,今年1—9月继续下降12.11%。 进入微信小程序“移动微法院”,就能网上立案、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所有司法程序均可全流程在线流转;“人过留影、车过留牌”,8017个智安小区采集到的数据汇入公安系统大数据库,实时对小区的整体社情、警情智能预测预警;搭建欠薪联合预警平台、食品风险管理平台、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浙江“智治”之路越走越宽,为平安建设提供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
坚持在法治轨道建设平安浙江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法治是重要保障。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从此,平安浙江与法治浙江两大战略在浙江大地相生相长、齐头并进。 推进重点领域监管法治化。浙江一手抓严格执法,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以实名制为突破口,推进重点领域监管制度化、法治化。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我省以安保工作为契机,狠抓寄递物流、瓶装燃气、散装汽油、客运购票、移动手机、出租房等六大领域的实名制管理。峰会后,全面拓展实名制登记制度的实施范围,并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及时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实现动态监管、全程可控。 打造公正执法司法样板。“十三五”期间,浙江深化审委会、检委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完善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出台33项防范冤假错案制度……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监督机制日渐成熟规范。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司法透明指数”,试行案件庭审网络直播,上网公开生效裁判文书,公平正义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 回应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浙江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线下,市县乡村都建起公共法律服务站,“一村一律师”制度督促律师定时定点进村下乡开展法律服务。线上,开通“12348”浙江法网,开发全省统一的公证办证信息系统、人民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法律援助“全省通办”“跨省协办”模式,具备条件的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