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博物馆“云端”之门 |
|||
|
|||
俞吉吉
“古籍的封面衬纸里有什么?”“包公故事在各朝代有哪些?”……近日,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在爱奇艺、斗鱼等互动直播平台同步推出“古籍之为文物”线上讲座,吸引全国听众共同聆听古籍背后的故事。 疫情期间,浙江的博物馆纷纷把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提供云观展、云课堂、云直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传统经典云上流行
点开“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各类展览层出不穷: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展……群众不仅可以线上观看这350个展览,还能对全省各地已恢复开放的博物馆进行线上预约。 在浙江,线上展览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借《“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东风,浙江大力鼓励发展虚拟博物馆,搭建面向应用的陈列展览专题数据库,线上展览成为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标配”。 经过6年建设,2019年上半年,“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正式改版上线。“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逛遍全省各大博物馆,在本次疫情中更是实现了闭馆不闭展。”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张永春说,平台已有360家文博机构入驻,逐渐汇聚起全省的文博资源。 激活馆藏资源,各个博物馆相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开启云游模式。通过公众号“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君”,观众既可以逛逛武林馆“牦牛走进浙江”高原牦牛文化展,也可以点击相关链接,一览安吉馆720度全景虚拟展馆。 如何在现有资源和平台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国丝一技、一例、一问等“五个一”线上知识。“棉花广泛种植之前中原人的被子是蚕丝为主吗?”这“一问”,由馆长赵丰亲自作答。他表示,这些知识点,可以全方位展示国丝馆在藏品研究、社会教育、科技保护等领域的成果。 让文物“活”起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启讲授传统工艺知识的“云课堂”,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则推出了“杭州考古文物之声电台”,邀请孩子当起小小讲解员。 在“云游”中,全省博物馆形成“线下闭馆、线上开花”的态势:浙江省博物馆的“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直播讲解,累计观看人数11843人次,在抖音平台上推出的“在家云游博物馆”主题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42万次;良渚博物院的5次网络直播活动,极大满足了群众宅家欣赏良渚文化“大片”的需求,累计在线观众近40万人次,点赞量31万人次。
文博直播强强共振
创新线上模式,是浙江文博人自发的探索。在云游中,博物馆馆长和讲解员成了网红主播,有的为线上课堂录制音频,有的为新展拍起短片。 2月23日,良渚博物院讲解员施舟英站到淘宝直播镜头前,和她一起出镜的还有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这是我们第一次网络直播,没想到效果特别好。”专业人士带看良渚玉器,吊足了观众胃口,使得原本一小时的直播延长至一个半小时。据统计,有19万人观看了这场直播,点赞14.5万次,留言3400多条。 直播讲解是一种挑战。“平时在展厅里,可以从观众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里,判断他们对讲解内容是否接受,也能捕捉到他们的兴趣点。但是到了直播间,我只能看屏幕上的反馈,信息接收量很大,还要短时间处理,很考验功底。”施舟英说,这场直播让她学到了很多。 作为院长,周黎明思考的是,往后如何运用新模式新手段,实现博物院的转型发展。“当古老的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它的传播力会更强。”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前不久,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公众号里,馆长叶艳萍第一次献声授课。不到两分钟的体验让她颇有感触:“线上博物馆带来了宅家看世界的全新体验,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 受疫情影响,余姚博物馆的“瓷上人间——余姚博物馆藏人物画瓷器新春特展”无法开展。博物馆社教人员想到拍摄音视频在线展示。一部手机、一名讲解员,7分钟左右的展览概况,第一期视频推出后反响不错。在从业18年的讲解员史蒙蒙看来,“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有选择性地反复观看,弥补他们一次展览只能看一遍的遗憾”。 线上线下互补互融
线上博物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文化服务。随着博物馆逐渐恢复开放,线上、线下如何互补互融,成为浙江各个博物馆的共同课题。 “线下观展的真实体验无法被复制。展厅的布局、光线甚至气味,展品实际大小与尺寸比例等,都是虚拟观展无法呈现的。”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看来,线下展览愈加丰富的社交功能,也注定其无法被线上体验所替代,“不过,博物馆在线上的呈现方式是值得期待的。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线上观展的感官体验将更立体、更丰富”。 将实体展览转化到线上,建立数字资源库,对馆藏文物进行3D立体模型建构……疫情期间,拥有10余万件馆藏的浙江省博物馆对线上模式进行了全面布局,签署了不少线上开发的合作意向,线上线下的互补互融未来可期。 如何让文物和展览真正活起来,并得到最大的宣教效果?多棱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小巍认为,线上展览应与线上教育结合。现在不少博物馆正在尝试的音视频线上导览等模式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此外,就公共教育而言,线上模式可以与线下模式互补。以讲座为例,线上讲座可以打破线下的局限,进而拓展到更广的用户范围。 在“云游”浪潮下,浙江不少尚未开启线上模式的博物馆,也都跃跃欲试。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科普宣教员俞静漪说,线上博物馆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把专业的内容转化成有趣生动的科普知识,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挑战,“接下来可以更多从线上策划出发,把线下展览和线上活动串联起来”。 |
|||